tokyo

闭上眼,听不出这是青年乐团在演奏

日前,在东京三得利音乐厅,一曲《梁祝》终了,现场沉寂了几秒钟,随之掌声如潮。小提琴首席、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三度谢幕。

吕思清曾与国内外乐团合作演奏《梁祝》多达数百次,而这次,与他合作的是平均年龄17岁的广州青年交响乐团(以下简称“广青交”)团员,其中,年纪最小的11岁,在读小学五年级。

广青交是国内首个由职业乐团建立和管理的青年交响乐团,由一群在校学生组成,利用暑期出国巡演,平时训练还要兼顾学业,然而他们中不少人既是“乐霸”也是“学霸”。他们说,成为音乐家并不是唯一选择,但音乐能为他们打开更宽广的未来之路。

小小乐手与大师的对话诠释古典音乐别有一番味道

中国曲目是广青交巡演的必选节目。此次日本巡演,由音乐总监景焕执棒,广青交演绎了《五行》及《天方夜谭》组曲,并与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共同演奏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小提琴协奏曲。

今年恰逢小提琴协奏曲《梁祝》问世60周年,在世界各地常演不衰,成为历久弥新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。

小小乐手与大师的对话,对古典音乐的诠释别有一番味道。

东京三得利音乐厅的观众席上,一名高鼻深眼的外国人迈克尔激动地3次起立鼓掌。迈克尔第一次完整听完现场版《梁祝》,被浪漫乐曲感动的他,听闻这是中国版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,当晚就兴致勃勃地查阅了相关资料。

东京大学博士、美国坦普尔大学哲学教授,同时也是资深古典乐迷的迈克尔闭上眼睛,欣赏完广青交的演奏,表示惊讶:“当我闭上眼睛,完全听不出这是一个青年乐团的演奏,乐团与大师配合得很好,演绎有力量。”

青年乐团的朝气和热情,给观众带来极大的感染力,也让吕思清印象深刻,在这些年轻人身上,他看到了古典音乐的希望和传承。

一曲尼古拉·里姆斯基-科萨科夫的《天方夜谭》,充满神秘的东方色彩,对于指挥和职业乐团的演奏家而言都极具挑战。而现场广青交的演绎,尤其是小提琴首席的精湛演奏让人惊艳。“这部作品演奏难度相当大,能演奏这部作品,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团员们的专业水准。”广青交荣誉团长、广州交响乐团艺术顾问余其铿说。

团员们在国外奏响中国故事,同时也感受着文化交融,与异国观众有互动。7月24日晚在福冈音乐厅,在一片掌声中,广青交加演返场歌曲《花会开》。这首日本3·11福岛地震后鼓励民众“勇敢向前,生活还要继续”的日本歌曲,让不少日本观众忍不住跟着音乐哼唱起来。小提琴手王婧怡深受触动:“我们是和日本观众合作完成这首曲子,音乐让我们找到了对话的方式。”演出结束后,日本乐迷兼重先生还特意找到景焕签名。

集训经常吹到缺氧想吐排练和学习无缝对接

“这是一个公益性的青少年音乐表演团体,对青少年的管理和艺术培训与专业交响乐团几无二致。”余其铿向记者介绍。

学生们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广青交,免费接受广州交响乐团导师的专业培训。广交各个声部的首席、副首席、助理首席和演奏员均在广青交担任导师,每周定期对团员们进行培训,大型巡演前,则会进行集训。“集训时,吹到缺氧想吐的感觉也时常有”,曾担任广青交大管首席的刘孟童回忆。

集训时,排练和学习无缝对接,说不累不可能,这就非常考验孩子们的时间分配能力。即将升入高三的于樱英来自广州市第十六中学,今年有一次数学考试从120分退到112分,数学老师是班主任,让她退团。于樱英顶住压力,合理分配时间,期末考得也不错。“走台的时候,我就抓紧时间复习,并且在排练时,脑子放空了3个小时,学习时反而更专注”。

在王婧怡看来,广青交的老师们都是以职业乐手的标准要求团员,这也鞭策团员们不断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。课堂上,导师们一一对团员进行专业技能的指导,帮助突破技术瓶颈,课堂外的训练则全靠自觉。为了不拖团队后腿,即使周围同学都在刷题复习,双簧管乐手梁欣悦每天都坚持花1小时练习,“当每日练习成为一个习惯,就像吃饭睡觉一样,不觉得这在占用学习时间”。

对技术的处理是一方面,对乐曲的理解和诠释则更显功力。音符背后丰富的情感与故事,经导师们妙语启发,学生们对音乐有了更广阔的认识。

国内外演出超百场向同龄人推广普及交响乐

“喜欢这里的老师,他们上课很有趣,还能跟一群小伙伴去很多地方巡演。”小提琴手龙颖菲是广州市第六中学的学生,小时候在家人催促下才会练琴,本来初中就想放弃,自初二来到广青交,慢慢爱上了小提琴,现在家人不让她练,她还不乐意。

交响乐是一门集体艺术,乐队里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聆听别人的演奏,靠协同合作来完成一部音乐作品。余其铿认为,这样的培训经历对于塑造学生的品格大有益处,将影响他们的一生。

梁欣悦所在的木管声部,培训主要分两部分,在小声部排练时,她能获得个人技术的指导;而在大声部排练,则要锻炼与其他声部的合作能力,比如音准、音色的协调。

在广青交的近4年,龙颖菲则慢慢有了合作意识。“我本来比较内向,在这里待久了,不再封闭自己,学会了打开内心,与其他乐手交流。”她说道。

在广州,小云雀交响乐团等学生乐团也颇有名气。梁欣悦在加入广青交之前,就是“小云雀”的成员。而在乐团的学习经历,让她感受颇深的一点是,“体会到一种浸入音乐中成长的快乐”。

“大家一起享受音乐,还有与音乐界大师接触合作的机会,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很好”,刘孟童今年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,将继续自己的音乐道路。

2015年9月,广青交建立了自己的“音乐季”,成为中国首个拥有“音乐季”的非职业青年交响乐团。建团以来,已在国内外演出100多场,其中大部分是面向中小学生的公益性免费音乐会,以同龄人向同龄人推广普及交响乐的演出形式,受到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。

不为成名成家玩音乐才是他们的追求

出国巡演对于广青交的团员们来说并不陌生。

自2015年起,广青交已在德国、澳大利亚、法国、意大利等地举行多场音乐会。正如广州交响乐团团长陈擎所言,成立近十年来,广青交已经成长为中国优秀的青年交响乐团,是广州的文化名片,肩负着向世界展示广州青年人风貌的责任。

采访中,“玩音乐”是受访学生提及频率颇高的一个词。

广青交培训部老师何楠告诉记者,广青交团员大多数是“学霸”。如果文化课学习跟不上,广青交音乐总监景焕会要求学生退团,“等你有时间和精力的时候再来广青交。”用业余时间培养有专业水准的交响乐手,让广青交团员全面发展,是广青交老师们的理念。

在广青交的培训经历,对很多学生来说,是润物细无声的影响。于樱英在打击乐声部,演出前要准备很多乐器,每次排练都会提前半小时到达。“凡事预则立,这种良好的习惯也促进了我的学习。”7月18日,她请班主任看了广青交音乐季闭幕音乐会的演出,“班主任不再让我退团了,还问我是怎么做到的。”

王婧怡是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专业的学生,每周末仍然坚持花三四个小时,从香港返回广州参与广青交的排练。当初高考填志愿时,出于对广青交的依恋,她选择了离广州很近的香港。“我喜欢科研,也喜欢音乐,与广青交的老师和同学一起玩音乐,是我的快乐源泉。”

广青交“不为培养音乐家,为社会培养新型人才”的宗旨,让每一名团员不仅懂得交响音乐艺术,更要成长为具有高尚精神品格和美好心灵的年轻一代。

南方日报记者 徐子茗
统筹:孙国英 李培

报道来源:
南方日报
http://epaper.southcn.com/nfdaily/html/2019-08/13/content_7816190.htm
2019年8月13日